
1995年火配资,叶志平老师在教委的推荐下,成为了桑枣中学的校长。然而,升职后的他似乎变了一个人,不再全力以赴关注学校成绩和发展,反而整日无所事事地在校园里游荡,这让许多人误解他成了一个“不负责任”的校长。
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爆发,桑枣中学2300名师生全部安然无恙,大家才恍若明悟,叶志平的“怪异”举动背后,竟然是为了全校师生的安全和未来做的准备。
叶志平的成长经历
叶志平,1953年生于四川绵竹,他的母亲性格火爆,教育方式直截了当,而父亲则是个慢性子,做事从容不迫。尽管两人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,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希望儿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。为了让叶志平有机会进入更好的学校,他们不惜克扣家里的开支供他上学。
展开剩余84%叶志平深知父母的不易,因此一直刻苦学习。高中毕业后,他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工作。在这段日子里,虽然工作繁忙,他始终未曾放弃对知识的追求,每天除了工作就是读书。当时他也十分关注下乡政策,经常向上级学习新的知识,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。领导看在眼里,决定帮助他,最终将他推荐到了绵阳师范学校继续深造。
在师范学校,叶志平不仅勤奋学习,成绩优秀,还不断旁听其他专业的课程,拓宽自己的知识面。他毕业时,已经具备了比同龄人更为扎实的学识基础,也更加坚定了他成为一名教师的理想。
教育之路火配资
毕业后,叶志平回到家乡,成为了一名农村教师。由于当地经济贫困,学校师资严重不足,他常常要一个人带多个班,教授多门课程。即便如此,他依然没有放弃帮助学生,力求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。1978年,叶志平调任到桑枣中学,虽然条件艰苦,但他毫不犹豫,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。
面临挑战
刚到桑枣中学时,叶志平面临着极大的挑战。学校的师资不足,教学环境恶劣,尤其是学校的教学楼由于年久失修,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。叶志平非常担心学生们的安全,他多次向校长提出修缮教学楼的建议,并努力争取国家补助。然而,校长却将补助款挪作他用,委托了不负责任的施工队进行“豆腐渣”工程。得知真相后,叶志平立即举报了校长的腐败行为,保护了学生们的安全。
担任校长后的坚守
1995年,前任校长因贪污落马,叶志平凭借优异的教学成绩和对学生的深切关爱,成为了桑枣中学的新校长。上任后的第一件事,便是修缮教学楼。他向国家争取资金,亲自监督修建,确保教学楼的安全。
他并不止步于此。一次在外出学习时,叶志平观看了一次关于地震预防的演练,深受启发。回到学校后,他立即开始组织地震防灾演练,制定应急计划。虽然学生们对此并不理解,认为这是浪费时间,叶志平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,并将演练时间不断缩短,以提高大家的反应速度。
被误解与坚持
随着时间的推移,叶志平越来越专注于防灾演练和学校安全,甚至常常被误认为是“不务正业”的校长。他的日常工作也引起了家长的质疑,很多人认为他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,甚至认为他是偷懒。但是,叶志平并没有因此而放松,依然坚持着他的信念,努力让学校每一位师生都能在紧急情况下安全撤离。
他还继续修缮教学楼,亲自检查每个角落,确保没有安全隐患。尽管外界的压力很大,他依然毫不动摇。
汶川地震中的英勇表现
2008年5月12日,汶川大地震突然袭来。灾难降临时,桑枣中学的所有师生迅速反应,按照叶志平的演练计划有序撤离,仅用了96秒便安全逃离。更重要的是,叶志平此时并不在学校,而是在外地学习,得知消息后他立刻赶回学校,确保了学生们的安全。
这场地震让所有人意识到,叶志平的坚持和努力,挽救了无数生命。地震发生后,叶志平不仅帮助恢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,还确保学生们能够顺利参加中考和高考,继续保持优秀的成绩。
最后的奉献
尽管叶志平为学校和学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,他的健康却因过度劳累出现了问题。2011年6月27日,他因突发脑溢血去世,享年57岁。消息传来,全校师生深感悲痛。大家不仅怀念他为教育事业的贡献,更为他不顾个人安危、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的精神所感动。
叶志平用自己的一生,诠释了什么是为学生、为教育无私奉献。他的名字,永远铭刻在每个学生的心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