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0年高考,来自湖南耒阳的钟芳蓉以676分的优异成绩,成为湖南省文科第四名。然而闪牛,她选择报考的专业却令许多人感到意外——北京大学的考古学专业。
在钟芳蓉公布填报志愿时,有人认为她的选择过于“理想化”,认为考古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明朗,或许她会后悔。有的人更觉得她应该选择一个能带来更多经济回报的专业,像是北大的经管类专业。甚至有人质疑,作为一位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的留守女孩,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能帮助改善家境的“实用”专业呢?一些媒体也好奇地问:“填报志愿仅用了几分钟?”
其实,这一选择是钟芳蓉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,背后有着她成长过程中的独特经历和思考。
钟芳蓉出生在湖南耒阳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。由于家里土地贫瘠,父母靠种地的收入根本无法维持全家的生活,甚至为了生计,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。从七个月大的时候开始,她便由爷爷奶奶照顾。爷爷奶奶对她管教非常严厉,特别是担心她去池塘玩水,总是紧张不已。钟芳蓉小时候的学习生活并不轻松,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为她购买课外书籍,寒暑假她经常去舅舅家借书。
展开剩余75%舅舅家有许多历史书,《文成公主》《木兰从军》《千金一笑》等等,这些书籍给了钟芳蓉很大的影响。她开始迷上了历史,尤其对考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书中提到的西汉时期的文物和“素纱禅衣”等,让她对古文化充满了好奇。即便是在农村,钟芳蓉也有机会接触到“考古”的初步印象,尤其是在帮家里干农活时,她喜欢翻地,有时会发现一些石块或不常见的东西,这些都让她潜意识中产生了探索未知的欲望。
尽管父母长期不在身边,钟芳蓉的学习成绩依然优秀。她所在的小学老师曾经告诉她的父母:“你女儿非常聪明,学习上有很大的潜力,应该送她去更好的学校。”为了给钟芳蓉提供更好的教育,父母做出了艰难的决定,将她送到了耒阳当地较为知名的私立学校——正源学校。尽管家庭经济拮据,父母依然希望她能接受更好的教育,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正源学校的条件并不好,住宿环境拥挤,生活设施简陋,但钟芳蓉从不抱怨。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严格,甚至学生们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看中央电视台的《新闻周刊》。尽管如此,钟芳蓉没有放松对学习的要求,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。
正是因为家里的贫困,钟芳蓉深知父母为了她的教育付出了多少努力。她常常告诫自己:“只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。”而且,她的目标也很明确,那就是高考,考上北大或清华。
高考前,钟芳蓉已经心里有了打算——她想学考古学。她曾对教育部的“强基计划”做过研究,并且为此努力准备。2020年7月,她考出了676分,成为湖南省文科第四名。这一成绩让她的老师和同学都为之骄傲,甚至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驱车走了很长的山路来到她家,带着烟花和鞭炮一起庆祝这一喜讯。
然而,她的专业选择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。有人觉得她应该选择一个能带来更多经济回报的专业,认为考古太过冷门,不够“实用”。面对这些质疑,钟芳蓉有些委屈,她说:“我并不需要赚很多钱,父母有工作,家里不需要我为了赚钱而去选择不喜欢的专业。我相信考古学不会让我饿肚子,生活简单一点也很好。”
她的父母对于钟芳蓉的选择并没有太多的要求,只希望她能过得幸福,不再成为像他们一样的留守孩子。钟芳蓉的决定,正是来自于她的内心,基于自己对兴趣的追求,而非外界的压力。
她的选择得到了很多支持,特别是来自考古领域的专家们的鼓励。著名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甚至亲自送来了一本自传,并写信鼓励她:“不忘初心,坚守理想,静下心来好好读书。”
钟芳蓉在北京大学开始了她的新生活,她走出了以前单一的学习轨迹,接触到了更加广阔的学术世界。尽管她的参照体系不断扩展,她对自己选择的考古专业的热情没有丝毫动摇,反而更加坚定了追求这一方向的决心。
对于钟芳蓉来说,选择考古并非偶然,而是她基于自己成长经历、兴趣和未来理想的深思熟虑之举。她通过自己的努力,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独特道路,也展现了一个年轻人如何坚守理想,勇敢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。
发布于:天津市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